消息来自:经济日报
无人机投包裹快递、无人机运防疫物资、无人机送奶茶外卖……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,一些旨在解决物流配送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智能“配送员”轮番上阵,在疫情封控区、地形复杂山区以及城市末端配送等场景架起了空中物流通道,备受关注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底,在无人机新兴业态领域,各类无人机日均飞行4.57万小时,持续在航拍、巡查、物流配送、城市空中交通领域发力。
“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配送是物流配送的一个大趋势。”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副教授、蓝天青年学者刘胜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随着我国物流配送网络的完善,公众对即时配送效率有更高的期待,这也意味着无人机配送服务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。
刘胜军分析说,对消费者而言,无人机即时配送不仅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到收取快递、外卖的便捷服务,还可以在疫情期间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接触,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;对一般商户来说,可以扩大商品服务的覆盖范围,提高门店销售额,减小疫情对门店生意的冲击;对配送员来说,能提高配送效率,为更多消费者提供配送服务。
在物资运输压力剧增、无接触配送需求爆发的背景下,无人机展现出的便捷、安全、高效等配送价值令人瞩目。先是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水陆两栖无人机取得试飞成功,后是京东发布物流货运大型无人机,再有美团无人机在深圳常态化运营,为7个区域、8000多户居民提供即时配送服务……这些尝试推动了无人机配送服务领域的发展。
“科技的本质是为人服务,无人机也一样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配送服务。”据美团无人机业务负责人毛一年介绍,以美团外卖在深圳落地的航线为例,外卖骑手实际上是取餐员的角色,骑手去店里取餐、装箱,到附近的起飞场地装载好外卖后,无人机通过后台调度的航线,自己飞过去,降落在社区机场。社区机场卸载完餐箱,再把餐箱流转到用户手里,用户扫码打开取走。“整个流程里,无人机就是空中的快递员,云端的调度系统是调度员,社区的机场是社区服务员,这三个部分就像一套城市低空物流网络系统,为用户提供服务。”毛一年说。
值得关注的是,无人机配送除了“快”,更需要“稳”。“无人机的安全性是很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。”刘胜军介绍,从目前的无人机应用技术来看,在无人机故障或意外情况发生时,会触发自动返航操作,缓慢降落地面。即使无人机的自动返航系统发生故障,还可以通过备份的安全系统——弹出无人机降落伞来避免坠落对地面上人或物造成损害。此外,为了避免无人机在配送过程中与城市障碍物或其他无人机发生碰撞,可以通过完备的探测和防撞系统来实现探测和避免碰撞。
无人机配送作为科技前沿领域,监管部门的及时介入、跟踪观测也必不可少。刘胜军建议,监管部门应当强制无人机配送企业投保责任保险,为受损害的人员和财产提供保险保障。同时,无人机配送企业内部也应建立安全运营的制度、程序和标准,事先防范和事中对应急情况进行标准化干预,事后对受损人员与财产进行第一时间的赔偿。无人机配送企业应报备固定运营路线,可以中途变更但每次变更时应进行报备,这样可以实现信息的公开和交互,防止碰撞发生。
让无人机配送商业化在我国尽快落地,还需要在政策完善与法律法规更新上及时跟进。深圳司法局去年10月发布的《深圳市民用无人机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,对城市中无人机的物流配送作出了明确规定。“这是无人机物流配送首次出现在地方立法中,意味着法律政策开始承认,无人机配送也有望从商业模式畅想,进入试点落地和逐步推广实施阶段。”刘胜军说。
【责任编辑:曹原青】
(本文系转载,如有侵权请告知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)
上一篇:【 【图说】振奋信心 共促发展:中外企业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】
下一篇:【加码稳增长 巩固经济回暖基础 】
政府机构